针对“双非”院校文科硕士生就业难的网络舆情分析

Authors

  • 叶新雨

DOI:

https://doi.org/10.70693/jyxb.v1i3.76

Keywords:

威廉三世, 普鲁士帝国, “洪堡”的理念, 柏林大学

Abstract

随着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的调整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就业问题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突出问题。学校在面临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挑战时,工科专业的比重逐渐增大,而文科专业则有削弱的趋势,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文旨在分析“双非”院校文科硕士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其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References

唐中华.一半铁血,一半文艺:普鲁士君主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J].世界文化,2018(03):10-14.

王明芳.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影响[J].兰州学刊,2005(06):36-38.

全守杰.德国大学的崛起与式微(1810-1945)[J].现代大学教育,2013(01):85-91.

张斌贤,王晨,张乐.柏林大学建校史:1794-1810[J].高等教育研究,2010,30(10):83-93.

别敦荣,李连梅.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0,8(06):8-15.DOI:10.13397/j.cnki.fef.2010.06.016.

王永强.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及其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60-63.

别敦荣,李连梅.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0,8(06):8-15.DOI:10.13397/j.cnki.fef.2010.06.016.

田园.现代教育之父洪堡的前世今生[N].光明日报,2017-05-17(015).

徐丹.19世纪初洪堡对德国大学的改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02):26-30.DOI:10.19411/j.cnki.1007-8606.2012.02.007

宋龙飞.以柏林洪堡大学为例谈德国高等教育的精髓[J].教书育人,2013(33):14-16.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60.

刘亚平.从柏林大学的兴盛看德国的“兴国”之路[J].中国轻工教育,2012(02):6-8.

崔乃文.回应“洪堡神话”:德国大学现代科学辉煌的组织适应机制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6,14(06):99-105.DOI:10.13397/j.cnki.fef.2016.06.016.

赵锋,白玫.探问历史中的辉煌——柏林大学何以成为传奇?[J].现代教育论丛,2016(05):44-49.

宋龙飞.以柏林洪堡大学为例谈德国高等教育的精髓[J].教书育人,2013(33):14-16.

张敏,韩文峰.洪堡的大学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85-86.

荀渊.关于柏林大学创建与洪堡教育观念的历史叙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07):62-71.DOI: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7.006.

Downloads

Published

2025-10-27

How to Cite

叶新雨. (2025). 针对“双非”院校文科硕士生就业难的网络舆情分析. 中国现代教育学报 , 1(3), 37–42. https://doi.org/10.70693/jyxb.v1i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