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协同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DOI:
https://doi.org/10.70693/jyxb.v1i2.56Keywords:
现代产业学院;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Abstract
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提出背景下,为全面提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运行质量,笔者选择常熟理工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学院“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导向的产教融合机制探索与运行效果为例,聚焦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高校为践行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战略、主动推进建立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能力而形成的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学院通过“3+1”融汇课程体系、产教“理事会+教指委”治理机制、构建“五合一”育人实践平台、转化科技成果链等“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综合体系构建成效,检验了提升人才培养、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及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效果,研究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育、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生态化协同、“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数字赋能等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思路。
References
[1] 教育部. 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EB/OL]. (2022-11-21) [2025-08-2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211/t20221121_998655.html.
[2]刘国买, 林琴. 耦合视角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脱困[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5-08-12.
[3] 黄海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02): 1-7.
[4] 河南科技大学. 本科教育学情报告[R]. 洛阳: 河南科技大学, 2011.
[5] 李秀梅, 张艳, 吕国辉. 地方高校“项目导向”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以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为例[J]. 现代大学教育, 2024(02): 92-99.
[6] 钱乃余, 王鑫, 张德生, 等.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用育人模式在机电专业集群中的研究与实践[R]. 周口: 周口师范学院, 2021.
[7] 陈明, 赵倩.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大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困境与改进——基于10所地方高校的调研报告[J]. 中国高教研究, 2024(03): 71-78.
[8] KERR C.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M]. 5th e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18, 27-30.
[9] 张岩, 刘祖云. 协同治理理论生成逻辑及动力机制——基于非线性系统视角的分析[J]. 应用科学学报, 2024, 42(01): 1-11.
[10] 李政. 产教融合,到底“融”什么?——基于“企业场景+大学课程”深度融合的理论解析与实践范式[J].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微信公众号, 2025-08-17.
[11] 李政, 张楠. OBE理念下课程教学“过程—结果”匹配模式研究——以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25(05): 44-49.
[12] 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 2019-01-24.
[13]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 2017-12-19.
[14]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Z]. 教发〔2021〕7号, 2021-09-30.
[15] 江苏省教育厅等五部门. 江苏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Z]. 苏教高〔2023〕4号, 2023-07-25.
[16]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2024年版)[Z]. 粤教高函〔2024〕5号, 2024-03-12.
[17]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考核细则(试行)[Z]. 鲁教高字〔2023〕12号, 2023-09-18.
[18] 杨帆, 陈明.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项目—能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型构建与运行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4(02): 102-109.
[19] 王娣, 曹珂珂, 李妍, 等. 基于“项目—任务—成果”协同路径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共建实践[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34(02): 75-81.
[20] 张皓, 王健, 赵文清. 现代产业学院“三融三通”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基于18所高职院校的实证[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5, 43(04): 87-94.
[21] 罗兵. 科技助推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以常熟理工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学院为例[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 35(05): 1-5.
[22] 吴永玲, 王学军. 校政企协同背景下生物医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 Advances in Education, 2025, 15(05): 709-716.
[23] 马洁. 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存在问题分析[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764-7770.
[24] 王健, 张皓, 赵文清. 新质教师教育:驱动机理、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J]. 教师教育研究, 2025, 37(02): 23-30.
[25] 郑刚, 王海燕. 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梗阻因素与制度创新——基于72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5, 43(02): 104-111.
[26]陈武林, 杨无敌. 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路径调适——基于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解释[J]. 中国高教研究, 2025(08): 1-7.
Downloads
Published
How to Cite
Issue
Section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鸣民 邹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